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如何保持中国经济稳健增长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要预测2024年稳增长的年度热词,“新质生产力”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新活力进而稳增长,也得到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
“新”在何处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部署经济工作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新质生产力蕴含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思想,标志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跃迁。”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经济模式强调规模效应和资源密集型生产,而新质生产力则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强调关键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侧重于技术创新、智能化生产和高附加值产品。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同时,新质生产力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动力支撑,正在塑造出不同以往的生产力新样态。”黄茂兴表示。
“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主任、民建贵州省委主委李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她看来,“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二是绿色发展;三是产业结构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生产力的三要素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全新的物质技术手段提供支撑。”钟瑛解释道,新质劳动者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而且是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
钟瑛认为,新质劳动对象体现为传统劳动对象的数智化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非实体形态的新型生产要素。
如何培育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稳增长的新动力,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创新驱动,加快原始创新和颠覆性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率。”黄茂兴表示,一是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科技创新生态圈,激励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支持新技术应用和创新企业孵化。二是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包括逐步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发展,以学科体系支撑研究体系。三是加强科技成果的产学研衔接,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链条。
李瑶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创新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应从以下几个着力点入手。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三是发展绿色金融,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产业,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四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通过组建政府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五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培育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钟瑛认为,一方面,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引领重大科技攻关。另一方面,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终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
同时,钟瑛认为,还要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和引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如何激发经济新活力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2024年中国经济如何锚定目标、持续稳增长?接受采访的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稳增长一定要以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新活力。
“面对今年的稳增长任务,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李瑶认为,一是推动技术创新;二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三是提升产业链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在钟瑛看来,以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新活力要打造和发挥好新型劳动者队伍作用,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以与之相匹配的体制机制,以及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依托。要坚持以推动创新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通过创新引领,建立开放包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黄茂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