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实际,尽快释放国内优质煤炭产能,该取消限产指标的要取消,成熟的新增产能项目要抓紧开工,并保障好安全生产。同时未雨绸缪加快建设新的发电项目。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煤化工时曾指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彰显了国家对煤炭等能源的高度关注。煤炭是关系到我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尽管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煤炭的能源地位依然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现阶段乃至未来10-20年内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特别是经过2021年煤炭市场的巨幅波动,以及俄乌战争带来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价格的巨幅攀升引起的通货膨胀、经济紊乱,再次引起了国家管理层面对煤炭的高度关注。
前两年,国家提出“双碳”发展战略,被部分地方政府或学者误读,个别地方还简单地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就是减煤、减碳,还制定了压减煤炭产量、抑制煤炭消费的种种措施,其中有些措施反应过激,直接导致了煤炭产量和消费的减量,以致造成2021年下半年起,煤炭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电厂拉闸限电、煤炭价格暴涨的极端行情。但从另一个层面看到,煤炭近年来的压缩产能、关闭落后矿井、压缩发电机组建设,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或者轻视了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增加等带来的电力消耗对煤炭需求的增长空间。
这次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实际”是基于国家能源安全对煤炭高度依赖的现实,作出的重要指示,其中背后的考量值得深思。煤炭自给率高,对外依存度低,是国家能源的基本保障。从能源消费端看,煤炭消费在煤炭、电力、原油以及天然气中占比70%以上,其中煤炭的产量的60%以上用于火力发电。其实近十年来,我国原煤消费占比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76%到2020年只有68%,而其他如风电、核电、太阳能等发电能力逐年增长。2021年我国进口煤炭3.2亿吨,对外依存度仅为7.6%,相比石油进口依存度72%,煤炭是非常安全和有保障的能源,况且国际石油贸易是以美元结算,区域战争都还会造成石油价格的暴涨,石油进口增加或将大幅抬升物价水平,不利于经济稳定。煤炭的自给能力充足,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保障和兜底作用。不至于在发生战争、经济争端等国际纷争中,危及到国家的能源安全。
我国煤炭开采水平大幅提高,早已摆脱了“黑大粗笨”的落后生产能力。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对煤炭的认知还存留在二十、三十年前的“黑大粗笨”水平。事实上我国煤炭开采水平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机械化、本世纪初的现代化、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化,5G 、大数据、AI 技术井下应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目前我国400座煤矿正在开展智能化建设,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近700个。而煤矿从业人数从2010年的527万人下降到2020年的280万人,人工效率大幅提高。同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0.564下降到0.058。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煤炭企业未来会迎来一个智能化、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
煤炭运输通道建设不断增加,煤炭运力有保障。目前我国已运营的主要煤炭铁路通道包括大秦线、包唐线、朔黄线、浩吉线、侯月线、瓦日线以及长(邯)济线、合(顺)邢(台)黄(骅)线等。基本形成了三大煤炭运输通道,一是“西煤东运+海铁联运”是当前主要的煤炭运输方式,煤炭一次下水量经由大秦线和朔黄线集中在北方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四个下水港;二是“北煤南运”通道,除浩吉铁路为专用通道外,其他大多为路网干线,同时承担大量普速客运以及其他大宗物资运输任务,如京沪线、 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兰渝线等;三是“疆煤外运”,随着兰新高铁、临哈铁路等项目建成投产,目前已形成既有兰新铁路,又有新建临哈铁路的对外运输通道。煤炭铁路运输,是煤炭市场中上达煤矿、下连用户的关键环节。今年4月份铁路完成煤炭运输2.2亿吨,同比增加1528万吨、增长7.4%。前4个月完成8.97亿吨,同比增加3186万吨、增长3.7%。其中4月份国家铁路煤炭发送量完成1.58亿吨,同比增加1421万吨、增长9.9%。前4个月累计完成6.4亿吨,同比增加3221万吨、增长5.3%。我国基本建成了铁路纵横交错、海运和内河运输相连的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的煤炭运输大通道,为发挥能源配送、平抑市场、煤电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快速应对能源短缺和平抑能源危机的重要抓手。
煤化工产业高速发展,为提高二次能源产量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煤炭通过煤化工技术,可以生产汽油、柴油、氢气、LNG、甲醇、二甲醚、乙二醇、润滑油等几十种化工或能源产品,是煤炭高效、清洁、绿色、低碳应用的最佳途径。2020年,我国煤制油、气、烯烃、乙二醇等四大类主产品总产量约2647万吨,年转化煤炭约9380万吨标准煤,投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6060亿元,年营业收入合计约1212亿元。在我国40亿吨的煤炭产量中,煤炭转化率不足1亿吨,煤化工发展潜力巨大。另外焦化厂在炼焦过程中,通过产业链煤延伸,也能够生产上述部分化工产品,我国每年消耗炼焦原煤约11亿吨,也是对煤化工产业的补充。2021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内容,对我国煤化工行业将产生重大利好,影响深远。特别是煤化工生产的二次能源是对我非煤类化石能源的重要补充。
这次俄乌战争,不仅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国际能源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一直主张“弃煤”的德国等西方国家,重新把煤炭开采和消费提得到了日程,美国煤炭发电又上升到23%以上重新成为第二大能源。印度不仅在抢石油也在抢煤炭,俄罗斯周边动力煤价格高达人民币2160元/吨,国际煤炭价格不断创出新高。煤炭虽不及石油那样受到全球的瞩目,但煤炭在中国作为第一能源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尽快释放国内优质煤炭产能,该取消限产指标的要取消”的具体措施,强化了煤炭产能提升、保障能源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对煤炭产业升级、煤矿安全生产、煤炭产能增长给予厚望。煤炭企业任重道远,煤矿职工肩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也是时代赋予这个行业的无上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