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相关问题及原因分析
综合能源服务,从2010年发轫,到2015年初步形成概念,再到2020年得到行业普遍认同,已历经十几年发展沉淀。但近年来,如果不将分布式光伏、售电等单一业务或原有传统能源工程模式纳入综合能源服务范畴,则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与此前的预期存在落差,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除医院和办公楼的能源费用托管有一定突破外,综合能源服务并未在具体行业形成可复制的典型场景或商业模式,导致整体业务规模偏小;另一方面,除在项目本身的智能化(如自动控制、少人值守、智慧运维等)方面有一定进展外,平台化的综合服务模式也仍未形成。
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不及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电改推进中,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交易机构组建等主要工作有序推进,但以试点示范模式开展的能源互联网、增量配网、微电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分布式发电市场交易等推进效果均不如意。由于综合能源系统建设难以规避电力领域相关问题,因流程审批、供能范围确认、源荷互动、灵活交易等方面的困难,导致项目规模难以扩大、收益来源单一、运行优化空间有限,客观上限制了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
其次,综合能源服务涵盖的电、热、气等能源专业,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AIOT技术,涉及投资、建设、运营等业务流程,且涉及各类用户侧场景,使得其专业性、系统性和复杂性较为突出。同时,除技术挑战外,还往往涉及商业模式创新、政策机制突破等,对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的主体业务能力要求较高。
最后,综合能源服务周期通常较长,在当前外部形势、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变动较大的情况下,都将使得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的业务主体承担更大的商务风险。
二、综合能源服务发展趋势
虽然综合能源服务面临当前的困难,但考虑到“双碳”目标的落实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任务的推进,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能源安全可靠、低碳高效、智慧经济的要求愈发迫切,以低碳化、数字化和服务型为特征的综合能源服务必然存在持续发展的业务空间。
对于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趋势,可以从技术趋势、业务增长、风险防控和用户需求等四方面来分析。
(一)技术趋势
随着新能源、储能等先进能源技术以及“云大物移智链”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在用户侧通过能源设施改造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综合能源服务,在某些特定业务场景具有了有竞争力的性价比和推广价值。因此,以新技术应用为支撑的综合能源服务,成为了一种可行选择。
(二)业务增长
我国能源产业中的设备、设计、工程、服务类企业在此前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潮中积累了大量的产能,随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节奏的调整、传统火电和高等级电网等建设规模的调减,以及新能源应用场景的变化,其积累的产能和技术能力亟需寻找市场,以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在新业务增量空间有限条件下,将传统建设型短期业务转型为综合能源服务,充分利用既有业务渠道、产能和技术优势,是基于业务增长需求下延展出的一种潜在选择。
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越来越大,加之其出力特性与用户用能特性的差异,使得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和平衡的需求愈发迫切。以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为技术特征、以靠近用户采用综合能源服务为业务形态,通过需供互动有效解决能源消纳和高效利用,实现区域能源自平衡和稳定,这是问题倒逼之下的一种自然选择。因此,以企业和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在适当的政策条件下,将成为综合能源服务的一个主要业务增长点。
我国现有存量能源基础设施的规模巨大,且能源设备利用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相较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左右。因此,以设备利用率、管理效率提升带来的设施改造空间,以基于能源托管模式的综合能源服务带来的巨大现金流,为综合能源服务带来巨大业务空间。
(三)风险防控
近些年来,由于内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导致产业方向调整,使得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边界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因此,重资产投资建设型的相关业务风险被放大。同时,由于新能源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在用户侧直接对接用户各类用能需求,以配套或改造提效的部分重资产投入为切入口,以工业互联网技术改造提效的轻量级资产投入为支撑的综合能源服务,通过业务模式由重到轻的转变,成为了产业风险防控的一种有效选择。
(四)用户需求
一方面随着产业政策和能源环保政策的逐步演进,相关要求逐步提高,用户需要有专业技术服务主体(综合能源服务商)支撑并转移资金压力和政策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用户在用能品类、质量上的差异性和对能源服务需求的差异性,加上能源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使得部分用户愿意通过综合能源服务商对其差异化用能需求进行价值外化,并共享其价值。
综上所述,综合能源服务是在政策、市场、技术、业务、风险和需求等因素共同推动下的一种选择,一方面,用户确实需要综合能源服务来确保能源保障的安全、可靠、清洁、经济、高效,另一方面,综合能源服务更是相关能源产业、单位自身迫切的业务需求。
三、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契机分析
虽然当前综合能源服务面临政策机制、商业模式、技术融合等多方面困难,但在“双碳”目标、新能源发展和产业数字化等趋势下,综合能源服务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与电力平衡、数字化赋能(能源)产业、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及业务拓展等方面将面临更多发展契机。
(一)中短期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机会
1.公共建筑能源(费用)托管及延展业务
针对医院、政府办公楼、学校等公共建筑开展能源(费用)托管,在政策、技术和案例方面均较为成熟,且已逐步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但公共建筑能源(费用)托管需关注以下因素:公共建筑主要能耗为空调(含供暖,占比约50%)、照明(占比约20%),空调系统优化专业性要求高、照明单项节能改造多数已实施;大部分公共建筑体量小、改造空间小;需要有效的数字化平台提高能效管理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因此,在推进公共建筑能源托管时,仍需面对上述挑战,且需注意地方财政等因素造成的潜在风险。
与公共建筑能源(费用)托管类似,已有综合能源服务商选择商业、工业领域中存在大量热(蒸气、热水)、空调(冷热水)、压缩空气等稳定用能需求的行业和企业,开展商业或工业用户的能源(费用)托管服务。
2.能源数字化平台及衍生业务
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平台,并依托平台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能源服务的模式,已逐渐出现。主要业务类型包括以下几类:
◆能源设施代运维
针对工业园区企业变配电设施、新能源场站发电设施等具有区域密度和规模的能源设备设施,提供设备代运维数字化平台提供的故障诊断、少人值守、自动派单等功能减少设备运维成本。此类业务通常采用能源数字化平台(线上)与运维团队(线下)的O2O模式,为用户提供代运维服务。
能源设施代运维将优先出现在人力成本高的经济发达地区或专业人员缺乏的西部地区,且业务发展受线下渠道影响,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
◆能源设施运行优化
针对工业企业中大量存在的空压机、制冷机、锅炉等通用型公辅系统,采用数字化平台提供设备状态监测、设备管理、能效优化等功能降低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此类业务通常以提供能源数字化平台为主,采用SAAS或收取流量费方式为主,并可为用户推荐第三方设备检修等线下服务。
◆低碳园区及碳资产管理
针对企业或园区低碳化需求,提供低碳智慧能源系统规划、建设等服务,以及配套的能源和碳资产管理平台。
◆能源设施状态评估及诊断
针对新能源发电设备、发电企业重要能源设备等能源设施,通过大量数据接入,构建关于设备可靠性、设备能效等模型和算法,为企业提供能源设施状态评估及诊断。
基于上述能源数字化平台集聚的大量设备信息、用户数据和用能需求,还可在既有业务基础上,提供诸如能源交易(购售电)、需求侧响应、节能商机撮合、能源系统快速规划、碳资产管理等衍生服务。
3.企业级绿色/智能微电网
在新能源和储能设备成本降低、企业能源保障需求增加、低碳能源供应及碳认证等因素驱动下,采用新能源和储能、数字化技术,具有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技术特征的企业级绿色/智能微电网将成为综合能源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中长期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机会
1.园区级绿色/智能微电网
随着新能源进一步发展,其就地消纳和逐级平衡的需求将愈发迫切,促使电源、电网和用能用户采用更恰当的方式平衡各方利益。当商业模式和政策机制逐渐具备时,园区级绿色/智能微电网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并在此技术形态中囊括更多综合能源服务的业务内涵。
考虑到分布式光伏和用户侧储能的潜在建设规模、配网逐级电力平衡的迫切需求,园区级绿色/智能微电网将释放出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机会值得期待;但商业模式和政策机制的逐步建立,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大的包容性,以及相关主体利益平衡的考量。
2.平台化和生态化能源数字化平台
随着工业企业、能源行业数字化水平提升和成本降低,以及能源数字化业务模式经验积累和用户积累,基于行业、省域、集团的平台化、半开放的能源数字化平台将有望形成,全国性、综合性、生态化的能源数字化平台也值得期待。
四、结语
从当前能源供需格局逐步从供方市场转变为需方市场,以及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决策机制逐步从基于价格转变为基于价值这两个重大转变来看,综合能源服务商需以用户需求和价值变现为牵引,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设计,并调整自身的业务支撑体系和业务决策机制。实质上,综合能源服务是在政策、市场、技术、业务等因素共同推动下的一种选择。对于综合能源服务商而言,一方面需要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需求甄别和筛选,另一方面,需要从自身资源出发,进行评估和选择,最终,考虑政策边界等外部约束条件,对业务场景(用户、需求和服务)和业务路径进行聚焦,以此设计综合能源服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