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二十大报告关于碳中和,传递了哪些重要信号

信息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官方发布|行业资讯|浏览次数:3085
2022-10-18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在报告的第十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有关于碳中和方面的论述,即: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这些关于“双碳”转型的表述,虽然比较简短,但传递了多重信息,也为未来中国双碳转型提供了指引方向。《环球零碳》结合权威报道和相关专家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观点,对此进行逐一解读。

1、报告原文: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解读:当前,中国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体地位。2021年,煤炭消费占中国能源消费的比重为56%,十年来已下降了12.5个百分点。

早在2022年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煤炭大省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称,“双碳”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富煤贫油少气是中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习近平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不搞运动式“降碳”、不踩“急刹车”。

2、报告原文: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解读:随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水电、核电等开发建设,预计“十四五”期间,在能源消费增量当中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将大幅上升,转型发展的力度将更大,进程会更快。

去年以来,我国提出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能源活动碳排放主要是化石能源的燃烧和部分的加工转换环节产生的,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可再生能源更进一步地加快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在“能耗”双控考核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依靠限制能源消费和压缩产能实现减碳的情况。“碳排放”双控有利于更准确地识别碳排放的来源和强度,引导企业主动优化用能结构,实现低碳转型,带动行业乃至经济绿色发展。

也可以说,这个转变,能源消费总量的弹性更大了,碳减排措施的精准性更强了。

3、报告原文: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解读:10月17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中,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表示,中国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任京东进一步表示,重点从三个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

一是扎实抓好固本强基,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力争到2025年国内能源的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的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储备体系,加快储备库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设施的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力度。

二是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扎实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确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

三是扎实抓好风险管控,继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大力推进能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的建设,建立健全煤炭、油气、电力等工区的预警机制,不断加强应急保障电源管网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扎实提升区域互进多能互补水平,持续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能源安全供应,进一步提升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在10月17日接受新京报采访中表示,实现“双碳”目标,前提是能源体系的转型,从化石能源为主的体系转向新能源体系。这一转型是非常复杂艰巨的过程,必须立足现实。我国是煤炭大国,能源体系的转型必须立足这个现实,不是简单地去化石能源,而是必须“先立后破”,转型过程必须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的平稳运行。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煤炭的清洁利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要“多管齐下”,实现“双碳”目标的成本最小化。

4、报告原文: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解读:碳排放统计核算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级、多类主体、多种维度。不同对象、不同用途的碳排放核算边界和方法也不同。

早在202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就公布了《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家张英健认为,随着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对碳排放核算数据的需求显著提升,当前国内碳排放核算体系数据更新偏慢、核算口径不一、基础排放因子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凸显。

未来要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明确有关部门和地方对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电力输入输出等相关基础数据的统计责任,组织开展全国及各省级地区年度碳排放总量核算。

由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制修订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相关国家标准,加快建立覆盖全面、算法科学的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

5、报告原文: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表示,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一直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在气候变化危机越来越加剧的今天,尤其需要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但是,当前复杂动荡的世界局势,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产生了严重影响。二十大报告中发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声音,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对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永生说,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中央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最新战略部署,显示中国在“双碳目标”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双碳目标”是党中央深思熟点做出的战略决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

中国在“双碳目标”上的战略是一贯的,一直保持着战略定力。在2020年10月提出“双碳”目标后,中国以“1+N”政策体系确定了“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目前正在全方位大力推进。